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202章 北归旧事 (第2/2页)
步,亲手扶起了游显,语重心长地安慰了几句。 「卿不必妄自称罪,卿一心汉法,爱护百姓,今能携城归顺以全百姓,有功于国,有大功于国....」 ~~是夜。 待李瑕与张文静说过白日里的见闻,张文静想了想,却是问道:「陛下真信游显说的那些话吗?」 李瑕笑了笑,反问道:「你信吗?」 「游显若真打算降,为何却不早降,偏要等陛下亲自到了。倒像是要陛下金口御言,给他下个定论。」 「是吗?」 「他若是与五哥说了当年那些事,回头等战事了结,陛下一查,若发现他说的是假话便要治他的罪。如今这般谁还敢查?」 「都是些陈年旧事了,当年他是抛妻弃子也要效忠蒙古或真是受孟珙所托归蒙活动?也许都有吧。至少他官当得不错,善待百姓,且他这一归顺,对北伐意义重大,这才是重要的。」 「水至清则无鱼?」 李瑕微微摇头,道:「不仅如此。北面百姓这数十年、数百年真的不容易,能少些战祸就少些吧。」 接着,他又自嘲道:「之前北面世侯都说忽必烈宽仁,说我严苛,现在该到我展示宽仁的时候了。」 「陛下是真宽仁,忽必烈不过是宽纵而已,蒙元宽纵世侯而苛待百姓,今仁君北来,人心所向,不言而明。」 李瑕点点头,看向地图。 张文静顺着他的目光看去,意识到这次收服彰德、大名两府,北上便可连结到真定府。 那就离保州就更近了。 她愈发想家,也愈发忧心.....~~ 其后数日,随着游显的归顺,唐军北伐的进展再次加快起来,迅速占据了大名府周边诸城。 九月二十一日,唐军已兵围了邢州。 邢州与别处有一处不同,在于邢州以西有一紫金山书院,而蒙元有不少重臣都是出自于此,包括刘秉忠、张文谦、王恂、郭守敬、张易。 这五人一度都是元廷的重臣,虽说如今郭守敬已降、张易已死,但紫金山学派依旧是金莲川幕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 因此,李瑕并没有下令猛攻邢州城,更没有让士卒进入紫金山书院。他依然是希望能够招降邢州。 这对于整个元廷的汉官体系都会是一个不小的打击。 才安营下寨,便有士卒上前通传道:「陛下,霍将军回来了,且带来了几位北面的大儒。」李瑕一听便知是王鄂等人到了,略略思索之后,便冒出了一个想法。 他打算邀王鄂往紫金山书院走一遭。-.. 「紫金山?」 待王鄂到了李瑕面前,尚未从这位年轻的大唐天子的风姿中回过神来,又听到要往紫金山书院一行,有些愕然。 王鄂遂连忙行了一礼,道:「陛下若想招抚紫金山书院中的诸生,老朽愿为待劳。陛下倒不必往那高山险地走一遭。」 「一道同游吧。」李瑕道:「这是朕对北面读书人的一个态度。」王恽站在王鄂身后听着,心里反而不安起来。 他曾见过李瑕,当时能感受到李瑕并不欣赏他的诗词,反而 像是带着一种认为北面读书人不该仕奉蒙古助纣为虐的态度。 「陛下,紫金山书院的诸生都是刘秉忠的学生,因生在北地,自幼便被蒙古教导,故而有些不明大义。不如由罪臣先教训他们一顿,再带他们觐见。」 李瑕看得明白王恽的心思,笑着摇了摇头。 此一时,彼一时,当年他确实有些怪罪过北面文人宁仕蒙元而不归顺于他。但如今时移势易,早便没了这种怪罪。 他虽不算读书人,却实实在在对华夏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。 「不必担心,朕明白北地保存一点文脉不易,如今有了真正的汉家皇帝,也该到了北地的文章学术发扬光大的时候了。」 王鄂、王恽一听,登时便感受到一种与仕元时完全不同的气场。 他们已经可以预见,李瑕对邢州学派的影响,必将使蒙元朝廷继续动荡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