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40章 坐以待毙 (第1/3页)
贺兰山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,削弱了从西北来的寒流、阻截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,另一方面,它也阻隔了东南来的潮湿的季风。 它东面的山坡陡峭,峰峦重叠,崖谷险峻,俯瞰着黄河河套。西坡侧十分平缓,自然地与阿拉善平原交融。 李瑕很希望能回到贺兰山再面对忽必烈。 他几乎已经能用望筒望到贺兰山主峰上的皑皑白雪。 但悠长的号角已经响起,战场就在离贺兰山还有七十余里的地方。 地势并不太好。 李瑕所在的是西面。忽必烈抢占了地势更高的东面,居高临下,同时南面也有三万元军,对唐军形成了夹角之势。 当然,李瑕也可以选择向西进、或向北逃。但他没有,因为大军行进很难加快,越逃越没有补给,士气越弱。 于是他选择扎营驻守,用李曾伯守哈图山的笨办法。 荒唐的是,在对阵忙哥剌那一战中,他与杨奔完全是蒙古骑兵的打法,通过不断地拉扯将敌人的阵线扰乱,再直冲敌人的主阵,当时他们麾下大部分都是汉人骑兵;反而现在有了五万草原骑兵了,他们却不敢再那样打。 因为精骑游走的战术需要的是如臂指使的指挥。 鸦兵撒星阵不是一撒开就如豆子一般乱滚不管了,而是所有人能一下散开,还能一下聚合。需要将领与骑兵之间互相熟悉、信任。 【鉴于大环境如此,本站可能随时关闭,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,huanyuanapp. 】 简而言之,越花哨的战术越需要磨合。 当麾下的兵马没有磨合,又碰到最强大的敌人……李瑕干脆连上马作战都不愿,在平原上打起了阵地战。 “快!把所有的铁蒺梨洒开!” 士卒们奔跑在雪地里,手里提着布袋,很快就将已经为数不多的铁蒺梨铺完,之后便是现削的木蒺梨。 再往后依旧是陷马沟,以及低矮的土墙。 积雪下的土还冻得硬梆梆,十分难铲。 更让人不安的是,有许多士卒交头接耳。 “把力气花在挖土上,喜欢种地的汉人才会用这样的笨办法打仗。” “在草原上作战,我们不会这样困守在一个地方,应该趁马匹还肥壮的时候,马上逃开。” “我们难道要守在这里等到草料吃完,被活活饿死吗?” “……” 若说李瑕带着骑兵到漠北打仗,已改变了他的士卒很多的习惯,但游牧民与农耕民在观念上的巨大区别此时才呈现出来。 大蒙古国能兴起,因为它的每一个牧民都可以是战士,不需要经过训练就能组成强大的军队。但另一方面,这些牧民是散漫的、自由的,要指挥他们,仅仅靠他们对英雄的崇拜还不够,还要有足够的战利品。 李瑕必须激励他们。 他告诉他们,他的举国之兵很快就能抵达战场,到时候,他们需要反过来包围忽必烈。 现在应该保存马匹的体力,而消耗元军的士气。 也就是这样的理由,才使得牧民们愿意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