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065章 日月山 (第1/3页)
八思巴时年三十一岁,他本名其实叫“罗追坚参”,因他三岁就能够背诵真言与咒法,人们大为奇异,遂称他为“八思巴”,在藏语里是“圣者慧幢”的意思。 “慧幢”是佛经里的话,其智慧如佛,宣法殊胜。 八思巴十岁就随伯父萨迦班智达到凉州会盟,之后便在凉州住了下来。 他十七岁时,萨迦班智达圆寂,他继承萨迦教派首领之位,并成了凉州幻化寺的主持。 之后这些年,他先是配合蒙古治理吐蕃,之后又奠定了佛教的地位。 若说凉州会盟,代表着蒙古对吐蕃的征服。那么,自八思巴为忽必烈灌顶开始,便可以说是吐蕃佛教开始对蒙古进行信仰上的征服,从这方面而言,他才是那个胜者。 分封在西宁州的章吉驸马便是八思巴的忠实信徒,可见其威望。 这日进城。 八思巴端坐在一辆辇车上,周围并无厢壁,只有佛幡,虽在风中被吹的飘扬却还是显出了威严圣洁的气势。 他的头发很短,相貌清秀,大红袈裟衬得一张玉面如雕刻出来一般。 在他面前,整个西宁州的贵人与牧民都虔诚地跪倒,顶礼膜拜。 “圣者!” “圣者!” 虔诚的呼声之中,八思巴的辇车一路进了西宁城中的法幢寺。 这代表着这一代的佛教宗主回归了吐蕃。 意义在何处? 之前李瑕攻下陇西与河西走廊时,章吉驸马与蕃人部落都没有攻击李瑕。那么,从现在开始,八思巴便有可能引导他们这么做。 还只是“引导”,因为吐蕃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,还需要大元的力量来助八思巴建立政权。 “大蒙古国以前对疆域的治理太松散了。如果是一个汉人王朝,能让你们在西宁州享受这么多年太平而不出力吗?所以陛下需要行汉化,来加强对地方上的统冶,包括吐蕃,国师将会是大元在吐蕃任命的第一任镇守者。” 崔斌一进入法幢寺,就请章吉驸马去召集了西宁州各个小部落的首领,向他们传达忽必烈的意思。 “我们不明白什么叫镇守者?” “意思便是吐蕃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松散,那样各个部落各行其是。而是该有一个完备的军、政衙门,会调置官员建立军队,听从国师的所有命令。” 简单来说,五代十国之后,吐蕃就没了政权、是一团散沙,现在忽必烈要在吐蕃建立有效的统治了。 西宁州的僧俗首领们面面相觑,虽然有些犹豫,但出于对八思巴的信奉、对蒙元实力的畏惧,还是都答应下来。 崔斌对此还算满意,最后又交代了一句。 “那好,在明年三月,国师会在萨迦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法会,带来了大元皇帝陛下对吐蕃所有僧侣的布施,你们也来参加。” 接下来每到一处,崔斌都会派人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。 当然很仓促,但西域已经被策反了,吐蕃不能再丢。 忙完这一切,他才再去见八思巴。 法幢寺气势恢宏,足够让兵马驻扎。八思巴的禅院中,正宿着好几队护卫,戒备极为森严。 崔斌没有走进八思巴所宿的正房,而是到一间偏房前。 不等他敲门,门已经被打开了,有人一直在观察着院子这才一见崔斌上前就开门。 站在偏房中的是个汉地和尚,旁人不知他姓名与法号,都叫他高和尚。 这高和尚是个苦行僧,自称有神术,在北方很有名气,时人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