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赤胆忠心何人定 (第2/2页)
的,是独自站在风中而不倒。信你自己,信你本心,信你亲眼所见的真相。” 许誉卿苦笑:“如此,便只有退隐,如孤岛般生活。” 绍宰宜道:“王府正在延揽人才,许大人既是本王的朋友,可先在本王行宫住下,等宗庙大典结束。”末了,又问道:“你既与宝嘉行相熟,想必也是富都郡附近人士。” 许誉卿欣然道:“正是,在下户籍属富都郡延仓县,若任职于府上,再好不过。” 两人一拍即合,并肩坐马车回了行宫,一路相谈甚欢。 亲王行宫在不动城郊外,环境山清水秀,原离城市的车水马龙,由专人负责管理,此次宗庙大典,正好派上用场。 离大典还有几天,待安置好许誉卿,绍宰宜带上些仆从侍卫,启程前往宫廷,献上诸侯助祭之金,也称酎金。 司礼监大太监英仁贞坐镇帐号,一看到绍宰宜,想起白天他帮自己说话,立刻满脸堆笑,起身作揖道:“恪亲王殿下贵安。” 绍宰宜却是打听过他的,假装受宠若惊,道:“九千岁殿下,可莫折煞我了,我只是个千岁。” 说着,吩咐仆从:“还不快把酎金献给九千岁大人。” “是。”仆人恭恭敬敬地端着一个盘子,将盘子上的布掀开,露出满满的黄金,金光闪闪。 英仁贞接过黄金,清点了一下,便放在柜上,喟叹道:“咦,这确实是足金。不过。”他露了一丝口风。“可惜。” 绍宰宜感受到强烈的不详预感,脱口道:“什么可惜?” 英仁贞闪过慌张神色,瞬间平静,道:“没什么,只是老臣想起些无关琐事,一时感慨。” 眼神里,却满是惋惜之色。 绍宰宜心中有底,也不再追问,调侃道:“看来九千岁也是多情易感的人呢,莫不是受士人影响。西林党?” 英仁贞严肃道:“王爷既不在朝廷,这些琐事不劳伤怀。” 绍宰宜正色道:“前朝征战频仍,国底大伤,亏得九千岁这等人才,兢兢业业,一心谋国,这些年也算税收稳定,天下太平,可谓救民生于庸臣之手,奈何如今外患四起,军饷艰巨,国库难有积蓄。就连这军饷,也全仰仗您维系。” 话锋一转,道:“不过,我听说,凡事顺势而为,莫要强求,九千岁还是别太劳神了。” 一席话说得英仁贞颇为受用,揣测之余,不禁暗生警惕,疑道:“莫非王爷有何见教?” 绍宰宜道:“见教不敢当,我非谋局者,恐谋局者事败,迁怒于我耳。” 言下之意,似有影射。 英仁贞面色一凛,一时怔住,暗忖道:“谋局者......是我吗?非也,我虽是九千岁,终究差了一千岁。” 英仁贞是个聪明人,一下子豁然开朗,无奈地摊手道:“本官为生民立命,无惧万世污名。” 绍宰宜笑道:“九千岁可莫学西林党,那帮人伪善得很呐,你修三大殿,国库募捐,全刮我们王族、豪强和名仕们。我就当为国尽心了,可他们呢?恨你恨得牙痒痒。”说罢,吩咐仆人,一起回去了。 英仁贞原地负手而立,心潮澎湃,久久不能平静。 “恪亲王,深明大义,不可轻视。”